C114訊 3月3日消息(艾斯)GSMA智庫近日發布了 《2023年全球移動經濟發展》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獨立移動用戶數為54億,其中移動互聯網用戶數為44億。移動互聯網用戶使用鴻溝(Usage Gap)在過去五年中顯著縮小——平均從2017年的50%下降到2022年的41%——但是差距仍然很大,需要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密切關注。
2022年,移動技術和服務創造了全球GDP的5%,貢獻了5.2萬億美元的經濟附加值,并在更廣泛的移動生態系統內中支持了2800萬個工作崗位。5G將在持續部署和采用的基礎上,支撐未來的移動創新和服務。今年全球的5G采用率將達到17%,到2030年將上升到54%(相當于53億個連接)。到2030年,5G技術將為全球經濟增加近1萬億美元價值,惠及所有行業。
報告預測,到2030年,全球獨立移動用戶數將增至63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到55億,屆時全球4G連接數將從2022年的占比60%降至36%,5G連接數則將從2022年的占比12%增至54%,授權蜂窩物聯網連接數將從2022年的25億增至53億,全球電信運營商的總收入將從2022年的1.07萬億美元增至1.2萬億美元,運營商在2023年至2030年期間對其移動網絡的資本支出將達到1.5萬億美元,其中92%將用于5G網絡部署。此外,移動行業對全球GDP的貢獻價值將從2022年的5.2萬億美元到2030年增至超6萬億美元。
GSMA智庫指出,由于新的網絡部署和更便宜的終端設備上市,全球5G采用率繼續攀升。截至2023年1月,全球5G商用網絡數量達到229張,5G智能手機已上市700多款機型,其中2022年上市機型超過200款。隨著用戶遷移至4G和5G網絡,2G和3G網絡上的連接數將在未來幾年持續下降,從而導致更多的網絡關停。截至目前,運營商們已宣布計劃關停全球范圍內的96張2G網絡和107張3G網絡。
據其預測,5G將在2029年超越4G成為2020年代末主導地位的移動技術。到2030年,以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亞太發達國家和北美為首的主要5G市場的5G采用率將超過85%。
這份最新報告顯示,到2028年,全球智能手機數據流量將增長三倍以上,其中北美和東南亞的用戶最多。移動數據流量的增長由多種因素共同推動,包括視頻流和在線游戲。視頻流量預計將占所有移動數據流量的70%左右,到2028年將上升到80%。5G也是移動數據流量增長的關鍵驅動力,該技術在整體移動數據流量中所占的份額不斷增長就是證明。根據GSMA智庫的一項調查,5G用戶比4G用戶對在其移動服務合同中添加服務和內容更感興趣。
具體到5G的經濟影響力,GSMA智庫預測,到2030年,5G將使全球經濟受益超過9500億美元,占移動經濟整體影響的15%以上。其中大部分將在發達地區實現,包括東南亞和太平洋、北美和歐洲地區,預計這些地區在未來五年內將呈現強勁增長。到2020年代末,隨著5G技術開始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實現規;l展和廣泛采用,預計這些地區也將實現越來越多的5G經濟收益。
GSMA智庫指出,5G有望使全球所有經濟領域都能受益,但服務業和制造業將從5G技術中受益最大。預計對其他經濟領域的影響程度較小,但隨著它們開始納入5G用例,影響將會增加。據其預測,未來十年,在智能工廠、智慧城市和智能電網等應用的推動下,預計46%的收益將在服務業實現,33%的收益將在制造業實現。
在物聯網技術方面,報告預測,到2030年,授權蜂窩物聯網連接總數將翻一番達到53億,其中的大中華區市場將占三分之二。
根據中國工信部的數據,2022年中國市場蜂窩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8.4億個,使中國成為全球首個蜂窩物聯網連接數超過移動用戶數(也即“物超人”)的主要經濟體。到2030年,歐洲和美國將共同占據蜂窩物聯網連接總數的五分之一。物聯網將在2023年及以后繼續增長,并出現的物聯網形式,包括無源(或環境)物聯網。這是指采用與前幾代物聯網(如NB-IoT和LTE-M)相比更小、更便宜的物聯網傳感器,由無線電波、太陽能、風、振動和熱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