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網  |  通信人家園

專訪
2022/9/28 14:46

走過十年創新路,天翼云“風華正茂”

C114通信網  水易

C114訊 9月28日消息(水易)2009年前后,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云計算的浪潮,互聯網廠商、運營商等企業紛紛加入云計算的陣列。也是在這個時間點,中國電信發布“翼云計劃”,并在2012年正式成立云計算公司,以天翼云為品牌,成為第一家發布云品牌的運營商。

如今,天翼云走過十個年頭,是全球最大的運營商云,在國內公有云市場也是穩居第一陣營。與此同時,天翼云也已經成長為中國電信發展產業數字化業務的中堅力量,也是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實現了天翼云4.0全棧自研。

十年間滄海桑田,天翼云一路走來備受業界關注。因為這十年間,隨著AT&T、Verizon等眾多海外運營商相繼退出云計算市場后,運營商云的發展前景一度不被看好;還要正面應對另外兩家同屬運營商云的競爭……

可以說,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天翼云所走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近日,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廣小明、天翼云研發一部副總經理楊鑫接受C114訪談,講述了天翼云十年發展歷程,科技創新之路,生態布局之路……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廣小明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廣小明

十年創新路:走向全棧自研

“天翼云在中國電信內部,承擔著云計算專業公司的定位。”廣小明介紹,在這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天翼云經歷了從中國電信體系內,到成立專業子公司,再到目前的“國云”生態體系,從技術層面上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首先是天翼云成立之后的前三年,主要是基于商業系統打造一些解決方案,探索熟悉云計算。進入到第二階段,探索用開源系統替代商業系統,完成底層的虛擬化,并在操作系統、云管系統實現突破。“第二階段實際上是奠定了天翼云技術發展的起步,前后歷經7年。”廣小明表示,這也支撐了天翼云最近三年的高速增長。

第三階段,進入到核心關鍵技術的攻關。“這一階段天翼云遭受了一些質疑,我們是不是一定要實現操作系統、數據庫等產品的自主可控。”廣小明強調,最后我們決定必須要向下去探索,這樣才能夠跟上云計算技術的發展步伐。

去年底,天翼云4.0發布,一朵分布式云正式亮相,呈現出一云多態、一云多芯、一張云網、一致架構、統一調度、統一運維六大特征。這些其實與廣小明所說的必須通過創新緊跟云計算的發展步伐相一致。

可以看到,天翼云十年的發展歷程,也是探索科技創新之路的十年。近年來,中國電信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目標轉型為科技型企業。廣小明認為,云計算實際上就提供了運營商重新回到科技賽道的一個非常好的窗口。

“戰略定好,最重要的是去落實和實施。”廣小明強調,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重點在于科研隊伍的打造。目前天翼云擁有研發人員占比超過70%。同時,天翼云也在探索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充分激活人才的創新活力。

十年演進路:天翼云4.0亮相

十年來,每個階段的創新,都有相應的成果轉化,天翼云也從1.0演進到了4.0。楊鑫介紹,從1.0到4.0,天翼云的云網底座經歷了從商用軟件到合作到半自研,到現在的全棧自研,從局部領先走向行業技術創新引領。

這一過程中,天翼云的硬件從淺度定制走向深度定制和自主研發設計,CTyunOS服務器操作系統自主可控;同時在彈性計算、分布式存儲、云網絡三大基礎核心云計算技術全面突破,并軟硬協同全面硬件加速;云操作系統從開源OpenStack走向自研重構的CloudOS4.0,支持超大規模的資源管理調度。

為什么要走向全棧自研的分布式云?因為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政企行業的客戶需求都會不一樣,有的需要低時延,有的需要高安全,有的需要高可靠。要能夠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只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自主可控一條路能走,將云網資源掌握在自己手里,實現資源隨業務而動,賦能客戶。

“各行各業的業務場景呈現出碎片化、分散等特征,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邊緣云火熱的主要原因。天翼云4.0所完成的是能夠覆蓋從中心云到邊緣云甚至是靠近園區或是企業現場,都能夠實現資源和工作負載的統一調度。”廣小明如是說。

楊鑫補充道,天翼云4.0最核心的是實現了云網底座的統一技術棧,無論是中心云、邊緣云、混合云都是同源架構,這樣不僅能夠實現資源的統一納管調度,也能快速實現場景化的云服務供給,提升用戶體驗,也能在最大程度保持技術的兼容和快速迭代。這一切背后的功臣來自于自主研發的CloudOS4.0。

與此同時,面向“東數西算”戰略,天翼云同樣在積極構建算力一張網。楊鑫介紹,首先CloudOS4.0支持一云多態的各種云節點,支持多AZ布局;同時,天翼云在2+4+31+X資源布局基礎之上全面推進“千城萬池”戰略;綠色低碳方面,則是從綠色數據中心、綠色算力、綠色運營著手,打造綠色低碳的數字基礎設施。

十年增長路:進入上升通道

對于一家企業而言,創新是手段,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實際的業績中。沒有成績支撐的科技創新是空中樓閣,也無法支撐后續的創新,也就無法提升競爭力。畢竟在如今馬太效應愈發明顯的云計算市場,比拼的是技術、產品、服務等組成了綜合能力。

從這一點來看,天翼云十年來所取得的成績,與其每一階段扎扎實實的科技創新息息相關。反過來,創新也成為了天翼云高速增長的催化劑,特別是最近三年,一年一個新臺階,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根據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市場數據跟蹤,2022Q1》數據顯示,天翼云公有云IaaS份額提升1.5%,IaaS+PaaS份額提升1.4%,穩居第一陣營。2022上半年,天翼云收入達到人民幣281億元,同比增長100.8%,其中公有云收入同比增長115.2%,私有云收入同比增長70.9%,同時在細分的中國政務云市場排名第一,專屬云服務市場排名第一。

當然,如同科技創新一樣,業績增長之路并非一片坦途,與此同時兩者之間也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廣小明介紹了在2014年的一個規模較大的單一客戶,雖那時天翼云的技術研發還處于起步階段,最終在各部門緊密配合下,順利完成項目交付。

“整個過程其實非常艱難,但正是在這個項目的刺激和推動下,我們看到了需要重點解決的短板,為后續擴展更大的項目打下了技術基礎。”廣小明坦言。

另外,在數字抗疫方面,天翼云與伙伴攜手承接了包括健康碼、核酸檢測系統的搭建,其中一個最大的難點是高并發的挑戰。圍繞疫情防控,天翼云的團隊轉戰各地,依托天翼云資源稟賦的云網底座能力,從容應對高并發、大流量的應用場景,贏得客戶好評。“一般來說,從政府、衛健的角度,這些都屬于政務云的范疇。”廣小明表示,這些都是天翼云在政務云市場領先的縮影。

楊鑫補充了某大型汽車制造企業的HPC項目,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整個項目團隊從計算、存儲、網絡、云管平臺多方面入手聯合攻堅,還有中國電信特有的屬地化團隊,最終滿足客戶要求。

“整個項目做下來,天翼云在超算領域,從研發、商務、本地化服務以及供應鏈管理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之后陸續中標多個超算項目,迅速構建起了HPC云解決方案和產品。” 楊鑫如是說。

可以說,創新和市場成就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關系,有了更多科技創新的成果,產品技術能力硬起來,才能為天翼云的業務發展打開更多的想象空間。

十年生態路:共享增長紅利

如前文廣小明所述,各行各業的業務場景呈現出碎片化、分散等特征。因此,伴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深入,更多元化的需求開始顯現,也就需要更豐富的產品解決方案來適配,而這需要產業生態伙伴的共同推動,這也是當前云計算發展的重要一環。

毫無疑問,天翼云十年來的快速發展當然也離不開生態的助力。天翼云4.0階段的一云多態、一云多芯的特征,更需要完善的生態體系來推進。

“2022云生態大會”上,中國電信總經理邵廣祿同樣指出:“天翼云發展到今天,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結果,也是各級領導和合作伙伴支持的結果。我們體會到獨行快,眾行遠,中國電信特別愿意和合作伙伴一起創造和分享天翼云新的高速發展。”

也是在云生態大會期間,中國電信與合作伙伴共同提出“共鑄國云”,天翼云作為國云的框架基本成型,統籌開展科技創新、設施建設和安全防護體系部署,加快構建推動云原創技術生態。

廣小明表示,“國云”的出現和產業環境、國際形勢的變化有關聯,需要云計算實現自主可控、安全可信、云網融合、生態開放、綠色低碳,從技術的角度看就是要堅持自研的路徑。“自研并不是說要100%自己干,技術也存在專業分工和生態,堅持關鍵技術自研是主線,筑牢數字經濟的底座。”

據悉,目前中國電信圍繞技術、應用、渠道、服務全面升級天翼云生態體系,通過技術生態推動云計算技術融合共創、通過應用生態支持云上應用和解決方案創新、通過服務生態提升云交付綜合實力、通過渠道生態匯聚云發展增長合力。“我們希望與合作伙伴共同創造,共同分享云計算快速增長的紅利。”

給作者點贊
0 VS 0
寫得不太好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114中國通信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最新視頻
    為您推薦

      C114簡介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手機版

      Copyright©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滬ICP備12002291號

      C114 通信網 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21-54451141

      69老司机福利资源导航